一、定量調研與定性調研的定義
1.定量調研:定量調研是一種可通過數值化數據來分析和解釋市場現象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樣本調研,進一步經過統計分析來得出普遍性的結論。
定量調研的數據通常是結構化的,例如問卷調查、實驗數據、銷售數據等。在市場調研領域,問卷調查是最常用的一種定量調研方法。
定量調研最主要的是解答“是多少”、“有多少”等問題。例如,在滿意度調查中,詢問“您對某產品的質量滿意度打分是多少?”;在消費者調研中,掌握某品牌的市場認知度有多少等。
2.定性調研:定性調研則是一種通過非數值化的數據來理解市場現象的研究方法。它通常采用小規模的樣本,通過深入的訪談、焦點小組談論、觀察等方式獲取信息。定性調研的數據形式通常是非結構化的,例如訪談記錄、觀察筆記、開放式問題的回答等。
定性調研更多是探索用戶動機、態度和決策過程的研究,更多是解答“是什么”后的“為什么”問題。例如,“今天買了一件衣服”是定量調研,“今天為什么選擇購買衣服”則是定性調研。
二、定量調研與定性調研的區別
區別 |
定量調研 |
定性調研 |
數據形式 |
數值化,以數字形式呈現 |
非數值化,以文字、圖像或音頻形式呈現 |
樣本規模 |
通常采用大規模樣本,以確保數據的代表性和統計的可靠性,樣本量通常是幾百到幾千不等 |
通常采用小規模樣本,樣本量可能只有幾十人甚至更少 |
研究目的 |
主要用于驗證假設、量化市場現象、預測趨勢和進行統計分析。例如,了解某一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消費者滿意度評分等。 |
主要用于探索性研究,理解消費者的動機、態度、行為背后的原因。例如,了解消費者對某一新產品的初步反應、品牌認知等。 |
數據分析方法 |
依賴于統計工具和方法,結果通常以圖表、數據表格的方式呈現 |
依賴于內容分析、主題分析、敘事分析等,結果通常以文字描述、案例研究等形式呈現 |
三、定量調研與定性調研的優劣勢
1.定量調研
(1)優勢:
1)可量化性:數據是數值化的,將調研結果以數據的形式呈現,以多個數據源總結趨勢,可以量化各調研維度之間的關系,如相關性等。
2)大樣本代表性:由于樣本量較大,定量調研的結果通常具有較高的代表性,能夠反映整體市場的趨勢和特征。
3)精確的統計分析:定量調研可以通過統計分析方法得出精確的結論,幫助企業進行數據驅動的決策。
4)單樣本回收速度快:每位受訪者花費時間短,回收速度快。
5)結果清晰直觀:調研結果通常以圖表、百分比等方式呈現,已于展示和查閱,較為清晰明了。
(2)劣勢:
1)缺乏深度:定量調研雖然能夠提供大量的數據,但往往無法深入理解消費者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原因。
2)靈活性差:定量調研通常采用固定的問卷或實驗設計,難以在調研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樣本偏差風險:實際調研過程中,如果樣本選擇不當,易導致結果偏差;受訪者的回答也可能影響數據的代表性。
2.定性調研
(1)優勢:
1)深入理解受訪者:定性調研能夠通過深入的訪談和觀察,揭示受訪者行為背后的動機、態度和情感,更好地觀察、理解受訪者的需求。調研人員也能通過觀察受訪者的表現、表情等獲取更多的信息,洞悉受訪者的真實想法。
2)靈活性高:定性調研通常采用開放式的訪談或討論,調研過程中可以根據受訪者的回答靈活調整問題,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3)適合小樣本研究:定性調研樣本通常在幾十個以下,不需要大規模樣本,適合資源有限的項目研究。
(2)劣勢:
1)難以進行量化與比較:定性調研的數據通常以文字、圖像、音頻的方式呈現,難以進行統計分析,不適合需要量化的指標研究。
2)樣本代表性不足:由于樣本量小,定性調研的結果通常難以推廣到整體市場,缺乏普遍性。
3)耗時且單價成本較高:定性調研數據收集和分析過程較定量調研需要更多的時間,樣本單價也較定量調研高。
4)對調研人員和受訪者的要求高:定性調查對調研人員和受訪者的要求較高,否則極易影響調查質量。
上書房信息咨詢公司作為一家綜合研究咨詢機構,集市場調研、行業研究、第三方獨立調研、政府/公眾咨詢、項目可行性研究等業務于一體。公司由業界資深專家和學術界優秀師資創建,多年來,研究團隊不斷積累與創新,已累計為5000余家各類客戶提供了專業研究咨詢服務,贏得了廣大客戶的認可和支持。公司構建了包括政府相關部門、主流科研院所、行業協會、自有調查網絡等在內的立體式全方位調研渠道,以及科學、系統、專業的調研體系。總部位于深圳,并在廣州、北京、長沙、重慶、成都、昆明、香港、新加坡等地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市場調研服務,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出精準決策,實現可持續發展。